Member-only story
《一日,在片場打雜的我,俾老細叫去做導演》 熱血奮勇 給電影的情書
這動畫名片真長,長達17個字:《一日,在片場打雜的我,俾老細叫去做導演》(下稱《一日》)。電影改編自杉谷莊吾創作的網絡漫畫《酷愛電影的彭波小姐》,而事實上,電影版英文也叫POMPO: The Cinephile(影迷彭波),相當簡單。可見作者原意,主角是落在彭波身上,如今這中文名,焦點落在男主角吉恩(Gene)上。還有一點要商榷的,彭波是接手電影企業家爺爺的影癡第三代,吉恩不是打雜,他是彭波小姐的助理,戲中吉恩還未當導演,他問彭波為何要聘請他當助手,明明這裡很多有才能之士,彭波的答案十分有意思,她說:「因為你雙眼無光呀,其他年輕人都有閃亮的雙眼,但是這些滿足的人,對事物的感知是很淺顯的,幸福是創作的敵人,他們沒有成為創作人的資格。但你相比他們,有一雙被迫到絕境的眼睛!」
於是,有天老闆突然說寫好了新劇本,要叫他做導演。
呈現拍電影細節
《一日》是一齣關於拍電影的電影,作者創作了一個電影世界,名叫Nyallywood(不是荷李活),彭波造型像個15歲少女,可她卻是專拍B片的企業家,片初就出現了穿比堅尼女主角,大戰巨型八爪魚的場面(這場面很葛飾北齋),女主角被吸盤抓到,擠出一道乳溝,此時彭波小姐看着畫面說:「不錯不錯,色色的感覺真好!」她知道自己拍的是定位不高的商業片。
Nyallywood這個被創作的世界,海報上盡是舊荷李活B級風格的電影,男女主角造型像日漫,但戲中人寫的是英文,穿着又有點四、五十年代舊荷李活風格,剪片是用電腦的。不論是原作的杉谷莊吾,或電影導演/編劇平尾隆之,都對電影的創作/製作所有環節,相當熟悉。
戲中描寫電影由劇本到開拍、籌集資金、中間遇到的困難,例如剪接後發現需要補拍,每一個細節都相當了解,雖然故事天馬行空,但影迷看到一定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