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史提芬史匹堡《法貝曼:造夢大師》The Fabelmans】

--

史匹堡新作終於來了,他自稱執導以來,這是最私密的一齣電影。才跟朋友說起,八十年代的史匹堡,遠遠比如今的路蘭紅得多了,今天你跟一般父母說路蘭,一般都不知道你在說誰,但我父母就肯定都知道史匹堡就是荷里活大導演,Blockbuster的代名詞。

史匹堡拍商業片,大紅大紫時被不斷攻擊,說他破壞了荷里活,甚至說他在摧毀電影。更流行的說法是他不懂拍文藝片、藝術片,這後來證實了是事實,即使他最成功的《舒特拉的名單》,技術一流,但想像力也還是貧乏,總是要找個英雄人物來寫一段歷史,眼界狹隘。人的視野很難改變,即使到了近年拍《換諜者》(Bridges of Spies, 2015),拍出來就是老模樣。

因此他公布要拍自己的半自傳The Fabelmans,我心裡又期待又怕受傷害,這作品一早講明拍他的童年,拍他入電影行之前。在電影放映之前,史匹堡甚至粉墨登場,親自向觀眾講解,這是他歷來最私密的影片,是給電影的情書,可見他有多重視。

說是給電影的情書其實不打動我,因為很多大導演要拍電影的故事,都拍得不怎樣(我連史高西斯那齣也沒甚麼感覺),但隱隱然感到,他拍這故事還有內情,為何說明了要講自己童年,寫自己的家事,要改名把主角叫Fabelmans,主角叫Sammy Fabelman不叫Speilberg。戲名是Fabelmans,有s,所以主角其實不是他自己,而是要寫他一家人。

電影開首那十分鐘還覺得有點刻板,Sammy的父母要帶兒子第一次去看電影,他有點怕,「沒事的。」父母微笑着勸說,然後他被說服,進入戲院。當戲院燈光熄滅,投影機的光影投在銀幕上,反映到Sammy的小臉上,他初則驚訝,繼而恐懼。那年他十二歲,看的電影是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戲王之王),戲中有火車相撞出軌。在五十年代的小朋友第一次看到這幕,如同親歷交通意外現場,這幾乎為他造成創傷,把他嚇壞了。回家後他一直悶悶不樂,直至過了好一陣子才央母親給他買玩具火車,父母起初都以為他喜歡上火車了,然後他又要求購買攝影機,父母也給他買了,反過來把父母嚇一跳的,是他要重現火車相撞,父親以為他受嚇後有了暴力傾向,只有坐在觀眾席的各位,知道他戀愛了,愛上了電影,十二歲的他就開始在家中拍短片。

以上都是真人真事,好玩的是,我們都知道法國人發明電影,第一部在戲院拍放的電影,就是火車到站,把當時在戲院從沒看過這玩意的人嚇得逃進戲院。電影是魔法,但他常先給你帶來恐懼。

如果The…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