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犯罪專家:連環殺手認為自己高人一等】
十多年前,陶傑寫過一篇廣為流傳的文章,寫香港的純真少女,是怎麼變成暴戾師奶的,當中涉及香港畸形的社會及歷史元素,即使你不同意,也同意文章妙筆生花,頗具娛樂性。本人一直有個小小興趣,就是嘗試去理解好端端一個人,怎麼會變成壞人,例如邪教教主或連環殺手。也許因此,我特別迷《絕命毒師》(Breaking Bad),寫角色的心理變化。
這涉及電影的角色描寫,輕則是所謂Character Arc,寫他的性格變化,做某決定,重則寫一個魔頭的形成,涉及犯罪學中對反社會人格等的研究。也因為這些,我很迷看David Fincher的《Mindhunter》,故事改編自當年FBI採員Holden Ford怎成立行為科學小組,到監獄逐個逐個的去訪問滿手鮮血的連環殺手。
有時我已搞不清楚,自己是因為戲劇所以對魔頭有興趣,還是因為對魔頭有興趣,但接觸不到,所以在戲劇裡找。
前幾天,報上讀到記者訪問了一個世所知名的Bully,問他會否對被欺凌的弱小道歉,他說當然不會啦,要道歉也只會對家人道歉。
這馬上令我想起了David Wilson的訪問,GQ有一個系列,專門找專家拆解戲中的情節,孰真孰假,是否可信。這短片全長29分鐘,他談到的包括《沉默的羔羊》、《美式殺人狂》、希治閣《驚魂記》、芬查《七宗罪》等等,是我個人認為想了解魔頭/Bully/壞蛋的最好入門。
Bully和連環殺手有甚麼關係?因為兩者的心理和行為十分相似,也因為David Wilson說,連環殺手也不是一天長成的。
1. 談到《美色殺人狂》(American Psycho),末段Christian Bale演的殺人狂在電影中說:「我是很病態的。」專家說,自己從來不曾見過有魔頭會這樣貶損自己,「我甚至見過有連環殺手,說自己是超人,高人一等。我不敢會問:難道這些人都沒有自覺,自己做了甚麼事嗎?當然他們沒有自覺啦,否則又怎會做出這種事情呢。」
殺人狂當然是不會道歉的,其實我猜記者也知道,只是想紀錄在案。
2.談芬查《殺謎藏》(Zodiac),改編自真人真事(黃道宮殺手)的電影中,犯人穿上全身黑衣,背後還有個符號,他一早已準備好繩索等各種工具,然後用指嚇女事主,要她把男事主綁起來。他告訴男事主,二人會被運到墨西哥,被綁時男事主想動之以情,跟他說:「你這樣做我們會凍得半死。」犯人並不搭話,專家解釋,他接觸這麼多殺手,沒有一個會把受害者當成人類,連環殺手是沒有同理心,不能理解別人的痛楚的。況且他不把你當人,那他自然不會跟你對話了。
殺手感興趣的,是操控恐懼,David Wilson解釋,連環殺手分兩種,一種是Act Focus(殺人為本),他會快速的把人殺掉,這就完事了;另一種是Process Focus(過程為本),他享受殺人/製造恐懼的過程,殺人的時間越久,他越興奮,「他想看到受害人的受驚,他想在受害者死前聽到他求饒,這令他感到在性上有更高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