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細田守《龍與雀班公主》2021
按坊間分析細田守作品的Pattern,他習慣,梅花間竹,拍一齣商業大作,然後
拍一齣較個人作品,因此《夏日大作戰》09、《怪物的孩子》2015是商業作,夾在中間的《狼與孩子的雨和雪》2012、前作《未來的未來》都以家庭為主軸,少了一點動作追逐、大型場面是較個人的。那新作《龍與雀斑》自然是要在票房上有所交代,電影在日本也大收了61億日圓。
除此以外,電影在在康城影展獲14分鐘站立喝采,好評也不少。入場前充滿期待,但實際上,它有很明顯的缺點。
《龍與雀班公主》故事明顯有時鬆散,畫面也並非完全無可挑剔,但作為商業大作,它仍然能打動人,主要是對角色的關懷,出自真心。導演從《夏日大作戰》2009,到今天再描寫網絡/虛擬 vs 現實世界,對社會的觀察,對人成長的創傷,對年輕一代的憤怒抱了解及同情,觀察入微。當故事層層鋪墊,推到高潮,我馬上明白為何有那麼多人哭成淚人。
《龍與雀班公主》的故事背景正是大熱的元宇宙(Metaverse),電影世界裡的U世界,是人的「另一個現實」,可讓人透過生物掃描製作出專屬的虛擬角色AS。其實電影裡沒有細緻解釋U與從前的網絡世界有何分別,但單單「生物掃描製作」這一點,已經相當Metaverse(是元宇宙下面的劇情才說得通,我將另文寫元宇宙)。喜歡音樂的女主角鈴,因為喪母,失去了歌唱能力,卻在U中變身成美貌歌手Belle,變身後人美了,卻保留了代表羞澀的臉上雀班。她出道不久,歌聲就感動了50億用戶,是最當時得令的網絡歌手。
如此設定,本可寫成一齣兩小時長巨型MV,或很多媒體形容的變種的《美女與野獸》故事,但細田守不甘於此。他藉網絡文化,寫網絡起底,當Belle在網上走紅,人人都想探知她的真實身份;當前來破壞,橫衝直撞的龍出現,網上的聲音更加是一定要將他「起底」。
故事叫《龍與雀斑公主》,龍排名在先,證明它不是《美女與野獸》。戲中雀班公主Belle/鈴是主角,但賦予她最後身份的是那頭龍。龍是戰幾百回只輸了三次,有天牠在Belle演出時突然出現,一身怒氣,不理法則,遇神殺神,大殺四方的人物。龍在戲中英文字幕一般譯作Beast,但捧他為偶像的喚他Dragon。龍在西方世界份屬邪惡,在東方卻是吉祥,當然牠的造型,更貌似《美女與野獸》的獸。Belle先是好奇,繼以關心他,卻因與他見面被「網絡警察」追逐,大壞蛋正是「正義之士」。
故事講變身,劇情涉及大量「起底」,將某某人真面目揭露,是為網絡上最具威力的一著,細田守沒有玩《超人》式簡基勒怎樣令別人不能揭破身份,而是要藉寫這個創傷少女,透過網絡賦予自己的超凡力量,重獲新生,拯救另一個受傷靈魂。去到最後,作出近乎《風之谷》式的自我犧牲,難怪不少觀眾看到淚崩。
《龍與雀斑》歌曲十分動聽,2D/3D動畫很美,但缺點明顯,結局尤其寫得拖沓無力兼多餘,是那種有遺撼但仍令人想重看的作品。而我還是很喜歡這個當年被宮崎駿放棄了的動畫人──話說他曾投考吉卜力,考官要求他交兩張畫,他交了150張還是落選,後來宮崎駿寫親筆信給他,說他這樣入吉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