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蝙蝠俠Batman 2022
Matt Reeves執導的《蝙蝠俠》,香港全球最遲上映。新版Batman全長3小時,導演重讀了自己最喜歡的蝙蝠俠漫畫,電影靈感來自《Year One》(1987)、《The Long Halloween》(96–97),又參考了希治閣及新荷里活年代(60–80s)的黑色電影,結果新版《蝙蝠俠》的風格是回去漫畫的源頭,變成一齣偵探片(蝙蝠俠本屬Detective Comics),再加上大量黑色(Noir)時期風格。
畫面黑是肯定的,這一代導演好像覺得暗黑就是有型。
我關心是角色的描寫。Matt Reeves的故事不直接改編自從前任何作品,他聲稱,寫劇本時因為在聽Nirvana,因此想到了把這版本的Bruce描寫得像極了Kurt Cobain的心態。他對自己的名氣十分抗拒和厭倦,Bruce Wayne不再是playboy,游走於聲色名利之中,他只想當Batman,導演甚至形容他像毒品上癮一樣地想當Batman。
Nirvana只推出過三張錄音室大碟,第一張《Bleach》只花了6,000美元灌錄,唱片銷量頗為不俗,尤其在英國備受讚賞;灌錄第二張唱片前他們所屬的Sub Pop出現財困,結果樂隊直接聯絡主流唱片公司,很快就簽了Geffen,《Nevermind》預算增了十倍,達65,000美元,第一批唱片印46,000多張,其中35,000張運到英國!唱片反應很好,第一周賣了6000張,Geffen希望它能賣到25萬張,結果它很快以每周30萬張的速度賣出,共賣了3,000萬張。
9月推出的唱片,到了1月,將Michael Jackson由Billboard首位擠了下來。後來Gun’n Roses說,Nirvana的冒起就是他們(這些老派搖滾)的死期。
但Kurt Cobain接受不了自己突如期來的名氣,本來沒有人評論的唱片,被捧到天高。他的歌詞和才華,被跟Bob Dylan等人相比,當時傳媒以「新一代代言人」形容他。
Matt Reeves在多個訪問中只談到他的蝙蝠俠,像Kurt般抗拒自己的名氣,他是富二代,是政商名流,但他想躲到Batman的persona裡去。看完蝙蝠俠,我想可能他想寫的,還不只是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