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金馬57雜感

B SIDE:何兆彬
3 min readNov 24, 2020

--

(原刊3日前,金馬奬頒獎夜)

01 近日看過金馬提名的大部份台片,感覺如下:從前電影是娛樂圈的金字塔,藝人都是從電視累積了一定知名度、叫座能力才去拍電影的,但如今不再是這樣。昨天看到有網民說:金馬沒有中國電影後,台片變得好強啊。我噗赫一笑。

只是覺得,台灣電影人已接受了做電影不會賺大錢,電影變得更純粹。就好好的幹,用這影視媒界最高的標準,決一高低。而金馬則是大家每年驗收的派對。純粹很好。

02
傍晚外出吃飯,飯後回家才開始看直播,錯過了跟大家一同感受看《夜更》、《迷航》、《幻愛》領獎的興奮。歷盡刼難後,這興奮感我能理解,但也差不多是時候放下那黃色光圈了。常強調黃店必須要比藍店好吃,電影也一樣。放下這標籤,以上三齣作品《迷航》是水平最高,最值得大家去欣賞和了解的。

03
周四早上才看過《消失的情人節》後覺得:嘩,這齣完全是拋開所有台灣片套路、苦情調子的戲,前段拍得懸疑很有趣味,後段變了超現實。

據說電影在台灣開畫失利,因為男女主角都醜。女主角李霈瑜的確是不美的,但她鬼馬多變(導演陳玉勳一得獎,她就哭了,很可愛)。真正令我覺得要注意的是劉冠廷,去年他才在《陽光普照》演令人心寒的黑社會,怎麼在片中變得又醜又自卑又傻氣。步出戲院那一下,我還想在臉書寫兩句:如果大家用留意許光漢1/10的心力睄一睄他就好了!(因為那天大家在狂share許的MV)

其實《消失的情人節》是商業的,角色上一快一慢的設計,是幾米式的,前段懸疑,然後追查,中段後狂想,最後感動。男女主角執行都沒有問題,也許是幻想那段飛得太離地?且看得獎後會否幫到票房?

這齣電影我們另文再寫。

04
以下這段是跟台灣朋友說的。

2007年魏德聖透過《海角七號》說:「我以為我會成功,十五年過去了,我還是失敗了,可是我其實不差!」類似的自卑自憐心態,到了今天,仍然能在台灣人台灣電影身上找到。

台灣當然不差。李安說,能看到頒獎典禮,坐滿了全席的世界上沒幾個地方了。當歐美全面淪陷,台灣生活如常,學校沒有停過,2019–2020證明的,不只是台灣在防疫上的成功,而就算只談防疫上的成功,那背後也有太多的教育,太多不同環節上的配合了。幾年前也許還…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