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1/3精采:《幻愛》與原作短片相比
上映一周,我們來談談《幻愛》。
讀下去前,建議先入場看戲。本文含劇透,但影響你觀影的,不只是那些劇透。
Medium提醒我,原來去年12月看過《幻愛》後,我寫過一篇短文,到上周上畫票房告急又寫了短短一段,一齣新戲我竟寫了兩次,這是第三次。但我其實並不喜歡這齣作品。在「高先三寶」中(另外兩齣為《叔叔》、《金都》),我把它排行最後。
忍了半年(細節都忘了),到電影上映首周,還不敢寫,就是因為怕破壞了大家觀影心情。
如果已看了電影,那我們開始了。
X X X
初看《幻愛》,感覺像一齣愛情版的Inception(潛行空間),男主角阿樂(劉俊謙 飾演)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中的「情愛型妄想症」,會幻想出自己跟一個完全不存在的戀人相愛。我們常在街上看到有人跟空氣說話,就是同類。由於此症狀出現的「戀人」可能是患者見過的真人,電影的前半部,情人每次出現,疑幻疑真。到底她是否真實,就像看Inception,相當懸疑,你會思疑到底這是現實,還是夢境?
大約前半小時的《幻愛》,那構思精采絕倫。它原創──這題目沒有人拍過。敍事、角色描寫、兩個S(懸疑Suspend、驚喜Surpise)的營造,切合故事推進,到了第一幕最後一場戲,阿樂重新坐了在月台,女友欣欣到底是不是他的幻想?他見到愛人心中又喜,又怕她會幻滅,拿着電話,按不按下錄音掣去確認,將戲劇高潮推到高峰。
(劇透警告)
若用傳統三幕劇結構分析,電影第一幕寫到月台一幕,就此結束;第二幕阿樂到了社區中心,竟然重遇欣欣,然後發現她不叫欣欣,而是葉嵐,是個心理學學生。欣欣在阿樂心中純情可愛,葉嵐卻是複雜而充滿心計,「情愛型妄想症」在精神病案例中十分罕見,她起初一心利用阿樂,卻意外愛上他;第三幕葉嵐也有她旳秘密,二人相愛,嘗試相處,遇上重重困難。(tagline的:我唔介意,你呢?)
十分可惜的是,電影到了第二幕,重遇欣欣是戲中懸疑的最高點,然後全齣戲就一直往下,不能回頭了。
寫二人相愛,以葉嵐那攻心計的性格,戲中對她描寫及Make Believe本來已經不足。到了第三幕寫二人相處的困難,就像同一齣戲由Before Sunrise,突然變調到Before Midnight(第三步曲)一樣,煞風景還算小事,戲中兩個大學教授:一臉肅穆的鮑起靜的描寫也相當面譜化;潘燦良演的那個靜靜跟學生搞婚外情的老師,也同樣浮淺平面得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