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哥兒們》(Bros)2022
朋友推薦我看看《哥兒們》,這齣聲稱第一部同性Rom Com(愛情喜劇)。電影製作不錯,也完全採用Rom Com的賣座元素和公式,角色刻劃也合格有餘,但票房一敗塗地,衰啲乜?
電影頭幾幕令你覺得它有點與眾不同,主角Bobby正在籌備美國第一個LGBTQ博物館,他接受訪問,談職場經驗,說曾有老闆叫他寫電影劇本,要他寫出第一個同性Rom Com,要大眾/直人都喜歡,因為love is love嘛,他怒吼:「我們(同性)的愛不同,我們的Sex Life也不同,love is not love。」此說法既自嘲/定義了本片任務,同時幾乎是指出整個荷里活廉價地稱同性愛與異性戀一樣實在太幼稚,因為寫得Witty,令人頗有期望。The Smiths首支單曲〈Hand in Glove〉早在1984年就唱:「 No, it’s not like any other love, this one is different because it’s us」同性戀就是不同,但你寫不寫得出他們的分別?
傳統Rom Com常寫女生遇不上真命天子,或感情上總是焦頭爛額,開始焦慮。《哥兒們》寫的兩個主角,都不想有穩定伴侶,都聲稱他們不要拍拖,但在性上面很開放,三人、四人Group Sex都可以。電影對白頗多,寫二人常在討論/爭拗不同議題,上了床又不是拖友,多少都令人想起《90男歡女愛》(When Harry met Sally, 1989),而戲中又的確有提到一下這齣經典名作。
主角Bobby 40歲,從前寫作為生,寫的都是LGBTQ圈子的事,市場不怎受落,他為人憤怒、書讀得多,批判性強,甚至有時口不擇言,不知道應該收口。Aaron較簡單,靚仔大隻之下,是自卑,信心不足,二人交往後翻出一段,是寫他在成長時一直不敢追求自我,想過做朱古力但一直沒有開始,在家中又很擔心母親對自己/伴侶的看法。這些角色設定不錯,寫二人幫助對方找到自己,完成工作任務,因此難捨難離,推高劇力。
對我(這個直人觀眾)而言,《哥兒們》最大的問題是Bobby這角色並不討好,沒法令人產生共情,他表現得太強勢(設定上其實有脆弱之處)。戲中一開始Bobby就說「你以為基都是好人嗎?不,基也有人渣!」而Bobby幾乎就是片中最Asshole的一位,常不顧友儕感受。反而演大隻仔Aaron的Luke Macfarlane在陽光中表現出脆弱和自卑,使人同情。電影由Bobby的角度展開故事,但他沒有令觀眾喜歡,讓人關心角色,電影票房已經凍過冰水。
對美國Gay Culture只是一知半解,看電影,Bro似乎是大家相識時搭訕或平常稱呼用(有錯請更正我),譯作「哥兒們」是否對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