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異》 恐怖背後 寓意深層

B SIDE:何兆彬
5 min readMar 27, 2019

--

(*劇透注意。

US在美國票房大賣,在外地我猜會大大不如,畢竟它的Context是給美國人看的。雖然近日受訪,Jordan Pelle說電影是拍給極左極右的人看,但它的訊息明顯是回應來自Trump等極右的排外情緒。

我喜歡《Get Out》,以它的成本及執導處男作來說,Jordan Pelle是極少數相當擅於敍事、能精準控制氣氛的恐怖片導演,戲的演出及鋪排真係好Creepy。

我會認為Jordan Pelle及Childish Gamino是美國少數具能力,又言之有物的流行文化精英作者,他們的新作我會一直留意。不過《我們.異》其實有好多犯駁位,敍事上,如果先講白人好友Josh一家被殺,再回到主角一家會好得多,Gabe這家黑人由被入侵到逃走搞得太耐了。而且硬是要將Doppelgängers分身靈解釋成科幻背景(美國政府多年前的實驗),也有點多餘。)

去年,經典漫畫《亞基拉》改編電影終於要啟動,電影公司本想找Jordan Pelle執導,但他馬上推辭,他解釋想搞個人創作。演而優則導,2017年拍的恐怖片《訪.嚇》(Get Out)一鳴驚人,電影大賣,新作《我們.異》(US)在周末開畫賣了7,000萬美元,破了美國原創恐怖片的紀錄。他還正替電視監製新版《迷離世界》(The Twilight Zone ),Jordan Pelle已成了影視界一個品牌,一個恐怖電影的代表名字。

《訪.嚇》由假期開始,寫一個種族議題的恐怖/科幻故事,《我們.異》延續前作部分元素,雖然由黑人主演,寫的卻不再是種族議題。Jordan Pelle有才情,《我們.異》在恐怖背後,討論更多的是美國社會。解讀Jordan Pelle電影背後含意,已成了各大傳媒爭相報道的題目。以戲論戲,拍攝預算是前作五倍的《我們.異》水平不俗,卻沒有《訪.嚇》那麼使人驚惶失措。單講嚇破膽,它不及前作,但完整度較高,作者的深意也遠超之前。

要害怕的是自己

電影的靈感,來各世界各地都有的Doppelgängers(分身靈)傳說,傳說每人都有個分身,它可孕育出「世上另一個邪惡的你」(Evil Twin)。故事由1986年的美國寫起,當年女主角Adelaide(Lupita Nyong’o飾)只有幾歲,有天在沙灘的鏡屋內遇上自己的分身靈,自此性情大變。鏡頭一轉,到了今天,她已成婚,假期(又是假期)跟丈夫及兒女到了度假屋暫住,晚上卻見到屋外站了四個人影,仔細一看,四個紅衣人竟跟他們一家四口一模一樣。自此展開一段段追殺,四人一邊逃走,一邊發現白人好友已被自己的「分身靈」殺死。打開電視,類似的事件在全國發生,而紅衣人,還像1986年那「手牽手護美國事件」(Hands Across America)一樣,接成人鏈,景象相當詭異。

以戲論戲,《我們.異》開展得很快,卻令人等太久才出現第一滴血:一家四口,身穿紅衣的分身靈一早已到了主角門外,但闖進屋中,弄了半天卻不殺不剁,還要等主角問到:到底你們想怎樣,他們才回答說要「慢慢來」(Take the Time),這樣弄一弄,把場子都搞冷了。驚悚的氣氛,要弄了半天,他們兩大兩細竟然不損一員,不灑一滴血逃到白人好友Josh的家中,發現他們已全家歸西,恐怖感才開始爆發。這一次Jordan Pelle的劇本及節奏,反而不及《訪.嚇》來得步步進迫,觀眾又不知這葫蘆賣甚麼藥,情緒上不知所措。大概因為預算所限,《訪.嚇》結局有點草草收場,《我們.異》的鋪排結尾比現實更黑暗,相當精妙。

說是恐怖片,但《我們.異》像前作一樣有其科幻背景。電影開始時,已交代了美國在地底有不知幾萬里的廢棄水管。而故事的分身靈,就是當年美國政府進行實驗失敗後的結果,當政府放棄計劃,就將它們遺留了在地底。《我們.異》充滿政治喻意,戲名US指的是分身靈,也是指美國人自己,電影一再借角色告訴美國人,當我們一隻手指指著對方,其實有三隻手指指著自己,我們以為恐怖來自外面,整天害怕別人搶奪我們的資源,其實我們要害怕的是自己。所謂US,不但是「我們」,也是U.S(United States美國)。但Jordan Pelle說電影更多是關乎個人──每個人都永遠認為自己是對的,都害怕別人,他說我們要害怕的,也許是自己那張臉,邪惡的可能是我們自己。

(原刊am730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