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稿
想過下寫 #公關系列,但太像是老鬼在教訓年輕人。我年輕時也討厭老鬼教訓,到了這年代根本沒有新人入行,錢又不多,仲要聽你教訓,你班老鬼唔識拍片又唔識social media,follower又唔多,我做乜聽你講?係咪?
只是想發幾句牢騷。
早前金庸過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陳惜姿寫《小故事》一文。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art…/20181103/20537061
她記述千禧時訪問查良鏞(那本書只印了500本,是珍品),就在要按下錄音機按鈕時,查生突然要求他,出版前要先看稿。查先生是報業前輩,這招很賤,大家僵在那裡,結果陳只好就範。我不敢批評甚麼,但以我個性,應當會執包袱走人。執包伏是搏奕,ALL OR NOTHING,當然也可能變成了空手而回,被老總叫你「執包袱」。
睇稿一事,如同陳所說:「這是行內的大忌」。基本上是一個NO字,也幾乎是只要你一提出,我臉色會馬上變黑。訪問大陸人(即使是著名藝術家),較常遇到,但通常在訪問之後才提出。我會撐起笑容,老實告訴他:在香港是不可能的。
睇完稿先出街,只有一種:就是客稿。你是老闆當然可以看。你不是老闆,一定當了我是《大公》《文匯》。
咁「睇稿」是否鐵板一塊,完全100%不能呢?不,我口頭禪說「 #做嘢就係做人」,識做人就識做嘢,而做人,就是藝術。
假若訪問中有太多專業術語、太多歷史名詞,是我會主動提出讓公關/被訪者先看看的。但這裡有一兩個大前提,就是除了Fact Check之外,文章所有字眼/角度等等,都不能更改;二,很多時候,我會給他們看transcript(錄音文字筆錄),或是初稿,因為不是定稿,就別跟我咬口嚼字了,同樣,我給你看的只是Fact Check。
咁你話,Fact Check不夠?採訪方向上有沒有辦Spin。並非大是大非上,或跟公眾利益尤關的,其實都能討論,這又回到公關/ 做人的藝術上面了。但只是盡力Spin,我聽不聽你說,是另一回事。其實人非草木,若寫了甚麼你會仆街,「那是私下說的」,會做成甚麼後果,都會作考慮。訪問中我聽過的秘密,不在少數。
單方面說我要你改掉xxx,咁咁咁寫,直踩別人權限,都是笨蛋。我唔明點解咁多公關大姐無教。其實我也不是不明白,職場流動太快,人人資質有限,根本教不了那麼多。
其實被訪者一問,醒目的公關馬上就在這個moment,把他/她擋下。說完這句,我見公關咁醒,私下跟我再談甚麼,就容易得多了。
我不知道行家們是怎處理的,可分享一下。(發完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