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芭比》2023

--

我頗欣賞Greta Gerwig過去的電影,因此當我邀請朋友陪我看Barbie,說服編輯讓我寫Barbie時,我是相信它不會令我失望的,看似玩膠的預告片,一定內藏深意。直入主題,戲我是不喜歡的,但我覺得很值得一看,《芭比》可歸入「社會觀察」系列,把歷史悠久的Barbie把成主流一級商業大片,還要言志洗底,這裡面太多可以觀察了。

時間回到2009年,Matel與Universal簽署了合同,打算開發Barbie電影,這中間經歷十多年,台前幕後也換了好幾組人。我們知道Barbie本來由喜劇演員Amy Schumer主演,又換過成Anne Hathaway。上月Amy Schumer說劇本裡的Barbie「不夠女性主義不夠有型」,結果不玩了,如果你剛看完現在的版本,一定很驚訝,現在的版本已經充滿了女權的訊息了。上映版由小丑女Margot Robbie主演,但之前其實找過神奇女俠Gal Gadot。我個人認為論相似、造型、臉蛋都是Gal Gadot更神似。

其中一個版本及Juno(《Juno少女孕記》)的編劇Diablo Cody撰寫,她近來接受訪問說:「上天知我盡力了,但我實在完成不了。」她表示十多年前初接手時,社會還沒接受把Barbie這樣的形像變身成女權主義原型,但現在你上tik tok看看,完全不同了。「我撰寫時沒有自由去寫一個忠於Barbie本來形像的劇本,他們想要一個girl-boss女性主義故事轉折(twist),但我寫不出來,因為Barbie本來不是這樣的。」

從上述資料可以清楚見到,電影公司很明確,他們一開始就是要把Barbie這被批評了多年,以36–24–36非人性化又刻板印象、物質主義只會扮靚的女性形像,變成了女性主義的英雄,成為女性的楷模。如果你有看着《變形金剛》多年來怎樣讓幼稚的男性着迷,即使橋段沉悶,不停翻炒他們也定期奉獻購買玩具,就知道玩具公司的首要任務。比起《變形金剛》,如果把Barbie變成了自主自立的女性,寫個有啟發性的故事,它其實會比《變形金剛》有意思得多。但故事裡的Twist要合理。

2014年,電影劇本還沒有頭緒,這年突然爆出了一部電影:《Lego英雄傳 The Lego Movie》,據Diablo Cody說,這電影令她崩潰了,「它寫得太好了,我好像寫甚麼都受了它的影響。」其實即使換了整個班底,上映中的《芭比》都一定受了《Lego英雄傳》的影響,同樣寫玩具世界裡的角色與真實世界的關係,後者戲中的現實世界的老父(也是戲中反派)由Will Ferrell主演,在《芭比》中要捉Barbie的Mattel老闆來自真實世界,也找來Will Ferrell主演。

美國傳媒估計《芭比》第一周可破億元票房,其實我有點不解,戲中一開始玩《2001太空漫遊》的梗,不久玩《Matrix》的梗(Barbie二選一,留在Barbie World穿高跟鞋,到真實世界要穿平底Birkenstock)這些reference都好幾十年前了,年輕女觀眾覺得好笑嗎?電影故事講Barbie在鮮艷到近乎假的Barbie…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