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1985
電影節一直跑去看伊丹十三,大概看了有六七部,最受歡迎,也最廣為人知的是《蒲公英》。當年我是在電視上看的,看過一次又一次,這次一放映電影先打出三級片警告,後來看罷全片,記憶中都有在電視上看過呀,我問了朋友,他當年也在電視看了幾遍,記得片中的祼露鏡頭,當年明珠台都在照播放,可見有些事從前風氣比如今開放多了。
《蒲公英》的故事講起來很簡單,男人黑郎路經拉麵店,見寡婦被欺負,出頭後跟她直說,你的拉麵真不怎好吃,寡婦請教他,才發現拉麵學問很多,二人一同研究,最後拉麵店重新出發,大為成功。這麼一個故事,伊丹十三卻是信手拈來,隨意加上自己對食物聯想事物的看法:電影甫開始西裝男就在戲院裡享用法國大餐,然後打破第四面牆,跟坐在戲院的觀眾說,看戲時卻吃薯片,別吵到別人,一講到這裡,後一排角落的男人大啖啖的在咬薯片,笑鬼死人。
駕大貨車的男人,路經幫寡婦當然是西部片結構,黑郎在片中也一直戴牛仔帽,打架時戴,而且怎麼打它都不會掉。洗澡時他也戴,因為它代表了俠的精神。牛仔幫忙寡婦,不為她的美色,不是愛情,而是純粹的挫強扶弱(雖然片中黑郎老友笑他,然後拍他在老闆娘家中洗澡時,鏡頭也拍他看到了浴室裡老闆娘的喱士內褲,似乎有一下動了情)。《蒲公英》全片是一班烏合之眾,為了協助浦公英(老闆娘)重新振作,尋找到製作頂級拉麵的配方,戲中開始那班貌似黑幫的壞份子,後來都成了朋友,伊丹十三不斷訕笑的,是到了高級法國餐廳不會點餐,卻死不肯開口請教人的老懵懂(這一幕好似有港片抄過?),是到了同一家法國餐廳,想學習西方餐桌禮儀,但見到碧眼金髮女子吃意粉咮咮有聲,馬上模仿起來的崇洋份子。
電影主線以外,他不斷用跟骨幹完全無關的小故事,像寫專欄一樣去寫食與人生的關係,西裝男與女友在酒店造愛,將食物灑在對方乳頭上舔,打破了蛋殼,只含着蛋黃跟女伴用嘴唇相吞吐,這是電影史上最少祼露但意識最露骨的性愛描寫吧!另一幕同樣大膽,是拍白衣男在海邊吃海裡剛從海上打來的牡犡,吸吮她割傷手上的血。但還有一幕很令我捧腹,是明明上一秒鐘還在拍主角們為了拉麵奔波,但下秒一個閒角在路上跑過,鏡頭突然隨了這角色跑回他家中,原來他的老婆生病,快病死了,醫生已在旁邊,幾乎要說後事了,此事男人突然大聲一喝垂死老婆:老婆你不能死,你還未煮晚飯呢!此時臉無血色的老婆慢慢爬了起來,入廚房開鑊煮飯,煮好了才去死。他嘲笑日本重男輕女,也笑了整個日本文化。
用食去寫性,寫死亡,最後一個鏡頭停留在公園以餵飼嬰兒的母親的胸脯上,這是食與生,也是希望。
補充資料:
1.去年台北有辦伊丹十三影展,香港這次電影節放映的十部,全部用台灣翻譯版本。香港會否再有放映,我並不知道。
2.女主角宮本信子即伊丹十三妻子,她幾乎出演所有他的電影,即使像《靜靜的一天》共非主角也有演出。去年信子有到台北出席影展。是了,翻看資料才發現山田洋次《電影之神》中她演了Go的妻子,即老年版的永野芽鬱。
3.《蒲公英》一開始,在拉麵店欺負寡婦的小頭頭,演的是渡邊謙。在片中的白衣男是役所廣司,當年好靚仔。
4. Youtube其實有《蒲公英》全片,英文字幕,720p,沒看過的請到這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