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絕望,越勇武

B SIDE:何兆彬
4 min readNov 29, 2019

--

(圖:進擊的巨人S3 Part 02)

看我臉書,新認識的朋友都以為本人性格偏激、情緒不穩,其實我一直自詡情緒冷靜,只是長期憤怒,如一個開了保溫功能的熱水瓶。憤怒是不想麻木,但情緒波動有礙養生,影響了判斷。

理工一役,卻令我如坐針氈,坐立不安。先是一陣情緒波動,問為何明明打游擊成效上佳,要改成打攻防戰,死傷枕藉。再看一陣直番,又自覺幫不上忙,看著十幾歲的少年跑了進去救亡,結果被困被捕,很可能受十年牢獄之苦,心裡又換著想:不應該的,十幾二十的少年不應該這麼上戰場的。心裡既是可惜又有內疚。救理大第一晚我到了太子,走到旺角,沒有一個鐘咳嗽大作,馬上打道回府,病了數天。

2016年魚蛋,到今天汽油彈橫飛,都可看到年輕人的絕望,唯有孤注一擲。2016年我不認為社會有那麼絕望,2019年隨著雙方暴力升級,市民對行動是理解及同情的,但戰況實在慘烈。動漫《進擊的巨人》擅寫人世間的絕望,理大一戰,令我想起動畫版S3 Part 2一場戰役,九死一生,全隊人抱著壯烈犧牲往死裡打,犧牲全隊,只求殺對方一個主將,一人生還。

戲劇作品,慘烈影像被浪漫化了,畫面再血腥絕望,觀眾安坐家中,都樂於消費。但在現實世界,當你每周聽到有朋友私訊你「有朋友被捕了」、「有朋友失蹤了,你有沒有辦法查探到?」如此社會氣氛,再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
有朋友說區選大勝,美國又通過了香港民主及人權法案,運動是否會完結?我認為這太少看了香港人。如果早兩周汽油彈處處,年輕人甘願犧牲自己,那是因為他們太無助,太絕望,別無它法了;如今社運安靜了下來,那不過是因為計劃周詳、作用發揮較慢的和理非終於有了點成績,國際戰線打開了缺口,年輕人是因為看到了希望,所以才毋須不計後果,跑到前線作自我犧牲。

有其他方法,沒有人會想上前線冒險。基本上是越絕望,人就越勇武。

這就是本人早陣子一直說和理非必須升級的原因。我們升級,勇武就不需要一直衝。和理非不必走到前線,但我們必須利用創意,用盡方法,為前線帶來希望。

也所以,我認為很多人誤解了區選大勝。當中大、理工兩場大戰後,當吐露港堵路了近一星期後大埔區仍然由民主派大勝,近三百萬人投票,71%投票率,百多萬人支持民主派,那就等於是繼6月9日100萬人上街、616 200萬人上街、818大雨下過百萬人流水式集會後,再一次百萬人大團結,告訴大家即使中大、理大大戰,汽油彈橫飛,香港人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每次升級後,其實都需要和理非式的集體活動,再次團結所有運動參與者,區選大勝,確認了百幾二百萬的社運的核心份子的心,仍黏在一起。

我們還沒有勝利,但以此為起點,向明年的立法會選舉進軍,一步步建立黃色經濟圈,一票票的去研究功能組別票源──運動開始第二個月,就有餐飲業人士在研究怎樣將黃店團結起來,以打倒張宇人。三年前文化界發起創團計劃,誓要奪得馬逢國文化及體育界一席,頗有進帳,但未竟全功,如今距離選舉十個月,社會氣氛不同,是時候再上路。國際戰線上,美國通過香港民主及人權法,意國會議員承諾下週於國會動議支持香港落實普選,日本民間在發起聯署,推動政府通過相關法例、荷蘭通過動議案也擬推進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陸續有來。

當區選斷了對方資金鏈,把對手越勒越緊,將這些資源聯合了黃色經濟圈,壯大運動,香港人一步一步的前進,成功未必在明天,但距離那一天,是越來越近了。

我們仍不知道,中共是不是那隻騎在青蛙上過河,但忍不住刺死了青蛙,結果一同溺水的毒蠍。但到此地步,也唯有一戰。

邱吉爾說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寸土必爭,街頭打,選舉打,文宣打,輿論也打。Samuel Beckett說”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中大理大之戰失敗了並不緊要,但在失敗之中,我們汲取教訓,Try Again。

而真正的成功,只需要一次,一次就夠。那在煲底見的一天,並不是夢。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