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阿基拉》4K修復版 31年前經典不過時
2020–06–26
(* 提醒大家,去primere elements看巨幕版一定要買最後幾行座位。我坐中間,只發現字幕好sharp,但三十年前的技術放大了,好有賽璐璐味道,尤其暗位,像在一呢距離看大電視。三年前我在metroplex 5院看過DCP,比這個幕小一半,不會有此問題。)
寫AKIRA應該有三千種方法,這是其中之一。字數1200,對像是一般大眾,有點考人。
對我來說,《阿基拉》主角從來是鉄雄。由Underdog到突然獲得龐大力量,那種自卑,那種自己都按捺不住,要威要話畀人知:「我活過,我係得嘅!」你會想起好多人。
《阿基拉》十分十分日本,他們對Power(力量)的迷戀:美國勁,崇拜美國;核彈勁,崇拜核彈。這種崇拜,對力量的迷戀是近宗教性的,但它也是民族性的。要有日本人對天災、地震、海嘯的那種執迷,才有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阿基拉》就是80年代日本的《神奈川沖浪裏》,它是災難跟藝術的結合。
去年把一套六本漫畫版由頭看一次,會發現電影版改得真好。比較兩者,漫畫的畫功仍然是無敵,不過時的;30年後的電影版,講靚比不上新海城(你會詑異2D動畫的進步),但完全它改變了後世,尤其在西方世界,影響深遠。
由《阿基拉》(電影)打開西方大門,到了歐美人迷上《攻殼》(沒有《阿基拉》西方是不會看上《攻殼》的。《攻殼》本來是上美國戲院的,但意外地變成了DVD市場的Cult Classic),是有了這觀眾層的耘耕,西人才會迷上EVA。這一筆,又可另外寫5,000字(我沒有寫)。
《阿基拉》4K修復版的映期由4月變6月,網上熱議:《阿基拉》預測2020年奧運在東京舉行,不但猜對了,連奧運辦不成也猜中埋。原作中,東京奧運主場館底下收藏了30年前導致東京大爆炸的阿基拉,最後被夷為平地。
當年漫畫版一出就爆紅,漫畫版還未連載完畢,大友克洋就開始擔任導演,製作動畫。動畫版《阿基拉》是史上未曾有過的大製作:2,212個鏡頭、16萬張繪畫,比一般製作多2至3倍,全片使用327種顏色,人物的口形完全根據對白繪畫。最後一項,90年代Pixar製作3D動畫才開始出現。31年過去,《阿基拉》的影響力被一再肯定,被譽為經典之中的經典。